咖啡虎皮鱼知识网

夏至:蝉始鸣,半夏生,品味茶的美妙

发表时间: 2023-06-19 19:46

夏至:蝉始鸣,半夏生,品味茶的美妙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鹤冲天》 宋 周邦彦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2023年夏至时间:2023年6月21日 22:57:37,农历2023年五月(大)初四。此时节,蛙声阵阵,蝉鸣声声,稻花如白练,荷花别样红。

《礼记》曰:“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夏至到,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纷纷开花。夏为大,至为极日渐升高的气温宣告仲夏时节已经来临。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公元前7世纪,古人用土圭测日影,发现“夏至”这一天,白天之长,日影之短,都达到了一年中的极限,所以叫作“夏至”。夏至的判定是太阳黄经90°,在夏至这一天,是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是最热的一天吗?

不是,夏至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最热的应该在三伏天内。主要的原因是大气层的作用。大气层有很强的保温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夏至以后,北半球日照时间逐日缩短,接收热量一天比一天少,散失的热量一天比一天多,温度就会逐日下降。

但是,由于大气层的保温作用,一天中,总日照时间大于黑天时间,也就是说总的接收热量时间,大于散失热量的时间,所以,在大气层的保温作用下,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夏至三侯

古代,人们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鹿角解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蝉始鸣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习俗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在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

史料记载,我国汉代就有过⁤夏至节的习俗。各地夏至食俗虽有差异,但吃面却是共同的。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食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按照老北京风俗习惯,每年夏至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清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此日京师家家食冷淘面,即“过水面”。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夏至时节是瓜季,人们坐在瓜棚下乘凉,品尝西瓜。西瓜、苦瓜都是清热消暑食品。烈日炎炎,比水更解暑的是冰。

周代已有掌冰的官吏和冰窖设备,冬季储冰,夏季取用。唐代张仲素《杂曲歌辞·宫中乐》:“江果瑶池实,金盘露井冰。甘泉将避暑,台殿晓光凝。”可以看出宫廷中食用冰镇果实消暑的情形。


夏至养生

民谚有云:“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后便是三伏天,即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期。那时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枯夏”。于是人们在进行夏至时节养生的时候要非常讲究。

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

忌夜食生冷: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夜间也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黏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忌空腹饮茶: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加上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等病症。因此,夏季饮茶,应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忌夜卧贪凉: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导致阳气折损。因此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非常严重。

夏至饮茶

夏季是阳气最旺盛的时节,过后阴气开始滋生,出现阴阳交替的现象,身体非常容易受病侵。这个时候需要非常注意阴阳调和,保阳养阴。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阴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也要注重“夏至阴生”,休养滋阴。

在高温、闷热、潮湿的炎炎夏日,人的生理机能会受到影响。

常常出现的现象有:① 消化功能相对减弱。② 失水过多。③ 容易燥热。④ 中暑。⑤ 肠胃不适。⑥ 以及感冒、空调病等等其他问题。

因此,夏季不管是生活起居还是饮食习惯等都应该十分的注意。小有疏忽,就容易给身体造成病害。然而,喝茶恰恰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些问题!

1、冷泡茶

冷泡茶是避暑必备品。泡茶用热水泡,等凉了以后,确实不好喝,但如果开始就有凉水泡。你可能还不知道,但在韩国、日本等地方却流行用冷水泡茶,在日本,冷泡茶还有一个专有名称“水云茶”。

相对热水泡出的茶,冷泡茶营养成分都能最大限度地析出,口感一点都不涩,非常适合夏天饮用。冷泡茶不但可以生津止渴、清除油腻,而且对于降低血压与降低尿酸具有特别的功效。

茶叶本身含有700多种营养物质,冷泡茶可以避免水温对茶叶细胞结构的破坏,完整的保留茶叶中的有益物质,这个结论是有研究数据支撑的。据《北京晨报》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院林智主任曾经拿出一份国外的冷泡茶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发布在《食品组成与分析》期刊上,研究显示,从总体来看,冷泡茶茶汤中的多酚类物质、儿茶素以及抗氧化活性等指标均好于热水泡的茶。

“冷泡”是一种用冷水长时间浸泡咖啡粉/茶叶来萃取的方式。只需将茶叶投入凉开水或矿泉水中,经过一定时间的等待,即可得到色、香、味俱全的茶汤。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一种突破传统的喝茶法——“冷泡法”开始流行起来,尤其是在夏天,越来越多的人用“冷泡法”泡茶,不仅方便,还清爽祛暑

一杯好喝的冷泡茶,不加糖就有自然的甜香,口感甘醇。用来冷泡的茶叶,最好选用新茶,这样才能喝出香醇滋味。绿茶、发酵较轻的乌龙茶、月光白都比较适合冷泡。发酵程度较高的红茶、铁观音、普洱茶则不适合冷泡,泡出来味道苦涩、无香气。


2、预防中暑喝白茶

高温天气容易中暑,特别是对于经常外出工作、外出游玩的人来说。这时候您需要必备的就是白茶了。白茶是一种只经过杀青、干燥等程序轻微发酵的茶,性清凉。而且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具有去热消暑的功效,可以预防中暑。

适合夏天喝的白茶有老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其中以老白茶为最佳,老白茶中的咖啡碱、茶多酚等得到充分转化,茶性温和,消热止渴功效很好,适合大多数人饮用。

白茶还有防暑、解毒、治牙痛等作用。尤其是陈年的银针白毫,还可帮麻疹患儿退烧,效果甚至比退烧药还要好。此外,白茶也具有较好的抗辐射效果,在美国和欧洲地区白茶提取物被用于脸部护肤品的开发。

白牡丹,多数是一芽一二叶,在叶片中,就暗藏不少的香气物质。这些香气物质,能让白牡丹呈现出不同香型,或是桂花香、或是兰花香、或是栀子花香,丰富了我们的喝茶选择,不少之前喜欢喝茉莉花茶的朋友,可无缝对接白牡丹的口感。


3、提神养胃喝红茶

一到夏天,人的精神劲儿就很差,时常昏昏欲睡,非常倦怠。红茶中富含的咖啡碱可以刺激神经中枢,加快我们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可以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夏天,我们也总是喜欢吃一些冰冻食物或者冷饮来给自己“降降温”。殊不知这样很容易伤到脆弱脾胃。而红茶属于热性,具有暖胃护胃的功效。所以,夏天也很适合喝红茶。

邦崴野生红茶刚做好,捧在手中看黑魆魆的但一遇水,立刻惊艳!秘境花香,优雅深遂!还有浓浓的太阳味

红茶性温,可养阳气。红茶中的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还能够促进人体消化,能够养胃。而因其是发酵茶,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含量减少了,对胃部的刺激性就随之减小了。特别适合中老年人群、胃寒不适的人饮用。

红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生热暖腹,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同样也能助消化,去油腻。需要补血的朋友也可以用红茶加上枸杞子、大枣等,给自己自制一杯补血养生茶。


而在红茶的诸多品类中,滇红由于云南大叶种独特的香高味浓,越来越受追捧。滇红的产地不同,质量也略有差异,凤庆、云县的滇红毫色菊黄、香气高长,有的带花香,味道浓爽;勐海、双江的则毫色金黄、香气浓郁,味道稠密刺激性激烈,回味不及凤庆滇红醇爽。春夏秋三
季别离制造的滇红,色香味也微有差异。

滇红金针:滇红金针是滇红茶中的一个较新种类,因条形如“针”色泽“金”黄而以行得名。金针滇红精采单芽精巧而成,茶色金黄显着,干茶麦芽糖香味浓郁耐久,色、香、味俱佳,冲泡后汤色色泽红黄透亮,麦芽糖香味四溢,喝后口中甜滑耐久,香高味醇,味道浓强。相对来说等级是比较高的一款茶品。

野‎生滇红茶:也就是古树红茶了,比较其他滇红茶色泽偏黑,茶品等级无要求,严厉含义上讲,是在采摘质料上有差异(野生茶或放荒茶为质料),工艺特别。制品茶除具有特优滇红茶的条索紧秀乌润、汤色金黄透亮、味道浑厚丰满、香气较为沉稳,悠长、叶底红匀鲜亮等特征​外,更具古乔木茶山野之气激烈。

4、消食去腻喝普洱茶、黑茶

夏至时,阳气达到极致,应多食苦味食物,宜清补。普洱茶、黑茶甘润淳厚,生津不断。同时,普洱茶、黑茶中的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等有助于消化,可调节脂肪代谢,提高胃液分泌,也能帮助增进食欲。

炎热的夏天,饮食稍不注意卫生,细菌便会大量繁殖,夏天是消化道疾病的多发季节。科学研究表明,茶叶具有抗菌、杀菌、改善肠道微生物结构的功能,饮茶既可以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又可以促使有益细菌增殖,提高肠道的免疫能力。

熟普属发酵茶类,熟普五行归土,口感甜,气味香腻;入脾经,通胃经,故熟普能调理脾胃,帮助消化。适合夏秋交界的仲夏时节(亦称“长夏”)饮用,能够固脾胃。

长夏是四季之中的一个小季,自小暑至立秋共三十天。此季湿气当令,是植物化花为果之时,在五行属土,有万物长养之功,在五脏为脾。

主司水谷精微之运化,故在色为黄。脾土受心阳温煦故能制水,若为湿热所困,则因土不制水而致脾湿便溏,易引发厌食腹胀及胃肠疾病。此季饮熟普,以温心阳而⁨固脾土。

除此之外,发酵的普洱熟茶中还含有丰富的益生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普洱茶的益生菌群多是在熟茶发酵的过程形成的。通过发酵,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茶叶中的香气成分、茶多酚等化学物质发生了结构转化,会呈现出来别具韵味的茶品特质和养生效果。

夏至诗词,清凉一夏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

唐·元稹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夏至》

宋·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

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夏至》

宋·范成大

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逾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其一》

宋·杨万里

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夏至后初暑登连天观》

【宋·杨万里】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夏至後得雨》

宋·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夏昼偶作》

唐 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鹤冲天》

宋 周邦彦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

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

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

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纳 凉》

宋 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泽青茶道创始人: 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茶,还有一群灵魂有茶气的人。分享有关茶和茶文化的故事。传播茶香健康生活、茶道文化、茶知识,茶文章、茶美学、茶社交等生活方式,为您带来一场愉悦的茶文化体验。 生活是需要自己创造的,创意源自于对生活的热情。欢迎关注泽青茶道的微信公众号:泽青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