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虎皮鱼知识网

红茶品鉴秘籍:4个问题让你轻松成为行家

发表时间: 2024-02-24 10:16

红茶品鉴秘籍:4个问题让你轻松成为行家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接到一个问题。

“红茶能泡多长时间?”

乍一看,有些不明所以。

但对方很快开始进一步补充,过年和朋友出门喝了一次果香红茶,身边有朋友表示,红茶都是揉过的不耐泡。

普通的茶,泡四、五遍水。

好一些的红茶,顶多泡到7次、8次后就跟不上了。

她有些不理解‬,到底红茶要泡几遍才算耐泡?

从过来人的经验看,单纯纠结于字面意义的泡茶次数,没有必要。

因为你得将泡茶方式参考入内。

如果是选温水轮番快速冲刷,每次浸出的茶味寥寥无几。

按这种蜻蜓点水的泡茶方式,泡到20次以上都不算夸张。

但这样做,泡不出明显茶味,又有何意?

使用盖碗泡红茶,并且是沸水冲泡前提下,每一冲的浸泡时间要适时而定。

通常,前5冲可用快出水。

随后继续再泡,要适当坐杯。

最后几道尾水适当闷一会,茶味才能完整。

前后加起来,品质过得去的红茶,泡到8冲、9冲不成问题。

但为了看清一款茶的耐泡实力,喝茶期间要认真对比。

相邻两道茶汤之间,茶香茶味要平稳过渡。

不能一下子骤然转淡,断崖式下降。

连泡多次后茶味表现依旧很稳定,选这样的红茶,耐泡度肯定差不了。

2024年第一个工作周,已经过去,转眼又到周末。

新的一年,新的一周,新的开始。

这篇照例来盘点一番,‍关于喝红茶的那些事。

《2᠎》

一、红茶不能久泡不能煮,否则就会苦?

这番话乍一看没有错。

闷也好,煮也罢,都会影响红茶的清甜醇爽茶味发挥,让茶味入口发苦。

但在这里要稍作区分。

红茶的苦,有劣质苦与冲泡苦之别。

劣质苦,与红茶质量相关。

苦味刺激性强,除了苦味外,还经常伴有酸涩、涩麻等负面刺激一同出现。

同时,喝下苦感极强的茶汤后,那股子又冲又刺的煞口苦味,还会长时间停留在嘴巴里。

久久不淡,久久不散。

好不容易,等到嘴里的这阵子苦味淡去,也没有任何回甘生津。

从头到尾,难喝至极。

优质红茶即便被闷苦、煮苦后,茶味不至于一无是处。

浓苦茶味进入口腔后,能及时化开。

红茶本身的醇厚度、饱满滋味、回甘留香等,一个也不会少。

《3》

二、为什么有的红茶会香水分离?

香水分离,是圈内茶客口中常见的行话。

顾名思义,指喝入口的茶水,香气与滋味存在分离感。

不融合,不兼容。

用热水将红茶泡出来后,抓紧时间趁热闻,仅是表面闻着香。

凑近闻香气,茶香飘飘,似风中招展的彩旗。

然,等你真正将茶水饮入口,却发现汤中无香。

茶⁧汤当中,丝毫没有香气落水的体验。

喝茶期间,享受不到半点与香滑、香润、香甜、甘香味厚等形容词沾边的内容。

这种茶香与茶味互相分离的红茶,品质表现未免太逊。

说来也奇怪,为什么有的红茶,香气不落水。

而有的茶,却能做到每次细啜入口,都是香滑细柔,口腔内留香阵阵?

背后成因绕不开产区环境、工艺水准等影响。

说白了,还是品质实力不够。

不然,堂堂正正的好茶,怎
会出现这等状况?

《4》

三、喝进去瞬间有蜜薯香的正山小种正常吗?

据茶友反馈,他在过年期间,拆了一罐别人送来的正山小种。

外层是精致的小铁罐包装,密封性较好。

泡开后,汤色橙黄。

端起公道杯时,先是一阵子花香从汤面,袅袅飘来。

随后,趁热分了一杯茶到自己的主人杯内。

喝起来,倒是没有苦味涩味干扰,表现中规中矩。

微微有些甜,茶汤不算醇,也不算薄。

但就在喝进去的那一瞬,他感受到了蜜薯香味。

也是甜甜的,但是一股烤地瓜的甜香味。

说句心里话,他不排斥这股蜜薯香。

但一直都听身边的朋友说,出现蜜薯香的红茶是烂茶。

这一下子弄得他也拿不准注意,正山小种喝起来有蜜薯香到底正不正常?

长话短说,并不正常。

产地正宗的桐木正山小种,茶香自带高雅气韵。

经过传统烟熏的烟小种,带松烟香,桂圆香。

无烟熏的正山小种红茶,则是花蜜香更显,带鲜桂圆之类的鲜果香,尾调则是各式松林、竹林、清鲜深林树木那般的辽阔浑然植物香气。

对号入座下,在正山小种里,并没有蜜薯香的一席之地。

按当地茶农的制茶经验,闻出/喝出蜜薯香的正山小种,非桐木所产,不是当地所出,并非正品。

这样的茶往往产自外地,仅是挂名盗版的“正山小种”,当不得真。

《5》

四、为什么我的红茶没有挂杯香?

挂杯香,即杯底香。

也有人称其为,杯壁香。

当你将红茶的茶水倒入杯中,再举杯细饮。

直至杯中的热茶,一饮而尽,完全见底。

接着凑近杯中去闻,那些附着在杯壁的丝丝缕缕香气,正随着热气不断往上扬。

很多时候,连续喝下几杯茶水下肚,仍感到意犹未尽。

不妨端起空杯,凑近闻一下挂杯香。

杯中发散出来的缕缕热腾腾香气,有一种“踏花归去马蹄香”的美妙感,余音缭绕,无比满足。

但有茶友反馈,他试了很多次。

每次在自己手上泡出来的红茶,总是没有杯底香。

包括滇红、祁门红、正山小种等,换了好几种茶,都是如此。

照这么看,与红茶本身品质没有关系。

与那位茶友进一步交谈得知,他平时喝茶用惯的主人杯,是一个容量在80毫升的紫砂宽口杯。

这就不奇怪了,问题正出在喝茶的杯子上。

紫砂,无釉,没有经历高温彻底烧结,内部含有气孔,存在吸香风险。

而宽口径的杯子,散热快,但不易聚香。

饮茶过后,附着在茶杯内壁的丝丝茶香,很快就会消散。

如果没有抓紧时间趁热闻,自然不易察觉。

为了更好地感受挂杯香,建议换一个杯子。

选瓷质的闻香杯,杯身修长,杯口略窄的品茗杯喝茶,更利完整闻香体验。

《6》

从寒冬到新春,红茶都是很多人的“茶桌常客”。

因为,在寒冷的天气里,红茶的甘润香润风味无疑是很讨喜。

哪怕0基础的茶客,也能轻松‏接受个中滋味。

二月底,正值早春。

严冬的寒,没有彻底散开。

而是转成了料峭春寒,湿冷交加。

这种冷暖未定的天气,喝点香的、润的、柔的红茶,无疑很惬意。

几杯热茶下肚,喝得格外舒坦。

发酵度较高的红茶,风味温和,还拥有花香、果香、甜香等引人入胜的曼妙花香。

既见佳茗,云胡不喜?

好茶当前,怎可不爱。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