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8-29 17:02
59岁,癌症的诊断如晴天霹雳一般砸在他的头上,面对这份残酷的现实,他没有选择屈服,而是选择了另一种与命运抗争的方式——书法。
在他百岁人生的最后四十多年里,每当病痛袭来,他都会拿起毛笔,用苍劲有力的笔触书写着与病魔的对峙。
这位人物,曾经是山东的一把手,他用一生的奋斗谱写了一曲不屈的生命赞歌。
苏毅然,1918年出生在四川省一个平凡的农民家庭。这个家境清贫的小男孩,从小便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毅力和聪慧。
正如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苏毅然的童年注定与磨难相伴。
北洋军阀混战,列强虎视眈眈,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都在承受着动荡与不安。在乡村小巷的泥泞中奔跑的少年苏毅然,早早地目睹了生活的残酷——战乱、饥饿、贫困,如阴影般笼罩在他的童年时光里。
尽管家境贫寒,父母却始终坚持让他读书,因为他们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然而,现实一次又一次打击着他们的希望。
学堂关闭、家道中落,甚至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为继。在这种环境中,苏毅然依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他曾经在昏暗的油灯下,用破旧的课本苦读到深夜,双手冻得通红,但他的眼中却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1934年,苏毅然在中学时代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这犹如一道闪电击中了他。
他开始意识到,改变中国命运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奋斗,更是社会的变革。在那个思想激荡的年代,他逐渐成长为一名充满理想的青年。对革命的渴望如火焰般燃烧在他的心中,他开始积极参与学生运动,组织抗议活动,宣传革命思想。
他深知,个人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的青年联合起来,将能够撼动这个腐朽的世界。
1935年,年仅17岁的苏毅然作出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将改变他的一生。
他毅然投笔从戎,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这一年,他告别了家庭,告别了书本,踏上了革命的征途。
从此,这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在风雨如晦的年代,他的名字与无数革命者一起,刻在了中国革命史的丰碑上。
1935年,苏毅然迈出了改变命运的第一步,他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
这支队伍正处在最艰难的时期,长征——这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壮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一名新兵,苏毅然很快感受到了革命的艰辛。
长征的路途险峻,他和他的战友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如雪山、草地、沼泽,更要时刻提防敌军的追击。在这段生死攸关的旅途中,每个人都在挑战着人类极限的边缘。
一次,他们行军至甘孜地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队伍陷入了泥泞的沼泽地。苏毅然与其他战士一起艰难地在泥潭中跋涉,突然,他的一只脚踩在一块松动的石头上,瞬间失去了平衡,整个人向前扑倒
就在他即将沉入沼泽的那一刹那,身旁的战友猛然一把拉住了他,用尽全力将他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事后,苏毅然感慨地说:“在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但战友的手让我重新回到了人世。”
这种生死与共的战友情,成为他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之一。
随着长征的胜利结束,苏毅然被派往敌后,担任情报站站长。这段时期,他的工作充满了危险与挑战。敌后的环境复杂多变,随时可能面临敌人的围捕。
一次,苏毅然接到任务,需要将一份极其重要的情报送到前线指挥部。他乔装打扮成一个普通的商贩,经过数十公里的跋涉,终于在午夜时分抵达目的地。
就在他准备将情报交给接头人时,敌人突然出现,在枪林弹雨中,他迅速将情报藏在衣内,逃过了一劫。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毅然被调到情报部门工作,在这里,他展现了过人的智慧和勇敢。
他组织了一支精干的情报队伍,深入敌后搜集情报,为前线部队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信息支持。
正是这段经历,让苏毅然深刻认识到,战争不仅仅是在前线的厮杀,更是在幕后进行的情报战。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确保更多的战友能够活着回到家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传遍中国大地。
对于苏毅然而言,这不仅是国家的胜利,也是他个人战斗的胜利。然而,新的战斗很快打响了,解放战争的号角在全国各地吹响,苏毅然再一次奔赴前线。
这一次,他不再是一个无名小卒,而是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他参加了多次重要战役,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他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曙光终于来临。
作为第一批南下干部,苏毅然被派往安徽省,担任皖南区党委社会部部长、皖南行署公安局长、检察长等职务。
在这个百废待兴的年代,苏毅然面对的是一个几乎从零开始的局面。法律体系尚未健全,社会治安极为复杂,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展工作,成为了他必须面对的挑战。
在皖南的岁月里,苏毅然秉持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他认为,无论何时何地,人民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
1952年,苏毅然被调任山东省,担任省委副书记。
山东省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大省,苏毅然深知,这里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布局。
在山东的几年里,苏毅然大力推进农业改革,推广新技术,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与此同时,他也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认为教育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石。
在他的推动下,山东省的经济和教育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全国的榜样。
1977年,对于苏毅然来说,这一年,他被诊断出患有膀胱癌。这个消息对他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作为一位经历过战争洗礼的革命家,他没有被这一噩耗打倒。面对癌症,他展现出了极为顽强的毅力和决心。
他的家人和同事都担心他会因此退缩,但苏毅然选择继续战斗,不仅是为了他自己,更是为了继续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在病情初期,苏毅然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后的恢复期对他来说极为艰难。
每次化疗都让他的身体承受巨大的痛苦,化疗后的剧烈呕吐和极度的虚弱感时刻折磨着他。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痛苦中,他也没有停止工作。他会在短暂的休息后,重新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中去。
随着病情的恶化,苏毅然被迫减少工作量,并更多地留在医院接受治疗。
尽管身体每况愈下,他的精神状态却依然坚定。
在一次家人的探视中,苏毅然坚定地对他们说:“这场病痛或许会打垮我的身体,但永远打不垮我的意志。”
在化疗期间,苏毅然意外地发现,书法能够帮助他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
起初,他只是为了排遣内心的焦虑,随手拿起毛笔,写下了几个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发现,书法不仅能平复他的心情,还能带给他一种心灵的宁静。
从那时起,书法成为了他抗击病痛的重要手段。每天,他都会在晨光初现时,坐在病房的窗边,铺开宣纸,研磨墨汁,开始他的书法练习。那一笔一划,似乎都承载着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病痛的抗争。
随着书法练习的深入,苏毅然的书法技艺也日渐精湛。他的字迹刚劲有力,正如他的性格般坚韧不拔。
每当他感到身体的疼痛难以忍受时,便会拿起毛笔,将内心的痛苦通过笔墨宣泄出来。这种独特的自我治疗方式,不仅缓解了他的身体痛苦,也在精神层面上给予了他极大的安慰。
1980年正式退休后,苏毅然的生活开始变得宁静。他回到了山东济南的家中,过上了与病魔抗争、与书法相伴的生活。每天清晨,苏毅然依旧会早早起床,继续他的书法练习。
尽管身体的疼痛时常发作,但他却从未间断过对书法的热爱。在这一段时间里,他的书法技艺更加精湛,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国家的热爱。
2021年,苏毅然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享年103岁,他的一生如同一幅饱含深意的书法作品,从清晰的起笔到潇洒的落笔,贯穿着革命的艰难与顽强的生命力。
正如他晚年所写的那幅书法作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