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虎皮鱼知识网

云浮疫情防控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解读

发表时间: 2023-01-11 22:18

云浮疫情防控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解读

1月11日,云浮市召开今年首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小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四级调研员莫少斌;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陈弘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曾庆固;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欧庆华,介绍近期云浮市疫情防控工作总体情况,并就社会关心关注问题回答媒体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刘炳权主持会议。

云浮疫情处于高位发展平台期的末段并呈下滑趋势

云浮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小石介绍,云浮疫情处于高位发展平台期的末段并呈下滑趋势。根据当前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和阳性个案发现情况,云浮日新增感染人数呈逐步下降趋势,不过社区仍存在一定数量感染者,对医疗需求仍维持在较高位水平。目前,云浮市、县两级防控指挥体系仍然保持高效运转,全市“一盘棋”统筹指挥调度医疗资源,全力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全力做好医疗救治

目前,云浮各大医疗机构正努力增加可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内科床位、配备足够的医护人员。全市共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21间,各级医疗机构共开放床位数10793张,其中三级公立医院3949张,二级公立医院3838张,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06张。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设置重症床位549张(含综合ICU、专科ICU和可转换ICU),配置呼吸机482台,设置各类ICU床位占比达到国家要求二级医院4%、三级医院8%的标准,目前全市各级医院正提速重症医疗设备采购,进一步提升重症患者收治能力。在院前急救方面,全市共有市、县两级“120指挥调度中心”4个,每天至少有65辆救护车投入营运,确保满足群众需求。

主要应急防疫物资及药品有保障

在加强防控物资保供方面,云浮积极争取省有关部门支持调集紧缺药品等防疫物资,千方百计联系药企争取药品供应保障,构建医疗资源提级指挥调度机制,建立全市医疗救治能力及资源储备情况日报告制度,及时调整医疗物资管理、使用、调配、储备策略,牢牢掌握疫情防控主动权,有效缓解了重点医疗物资生产和市场供应紧张局面。总体上,云浮储备的主要应急防疫物资及药品均较好地满足市场及群众需求。

全力保障重点机构重点人群安全

对65岁及以上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建立健康台账,根据患基础疾病情况、疫苗接种情况、感染后风险程度等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类别,分别用红、黄、绿色进行标记,并压实镇卫生院、社区(村)卫生站和社区(村)民委员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责任,分类提供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健康监测和协助转诊等服务。

全力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降低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截至1月10日,全市符合接种条件的60-79岁老年人全程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达98.11%和96.49%;80岁以上老年人第一针、全程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达97.96%、95.91%和96.01%。

严格落实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防疫管理,建立属地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结对机制,落实转诊和救治绿色通道。

周密细致做好春节疫情防控

云浮已印发《2023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制定春运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及预案,减少因人员大规模流动和聚集导致疫情快速传播的风险。

宣传引导人员按照“两避免两倡导”原则安全有序流动,即:避免带病出行、返乡,65岁及以上老人、严重基础病患者等人群尽量避免出行;倡导出行返乡前开展自我健康监测,倡导出行必戴口罩。

倡导红白喜事尽量简办,避免大操大办。庙会、灯会、集市、棋牌室等人群密集场所,要服从当地疫情防控安排,疫情严重时减少聚集性活动,避免疫情过快传播。

做好“乙类乙管”转段调整

云浮将持续深入扎实做好“乙类乙管”转段调整工作,全面强化宣传引导,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全面客观解读将“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目的和科学依据,消除“乙类乙管”就是完全放开、放任不管的错误认知,引导群众认识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的必要性,有效消解紧张心理、恐慌情绪;全力加强就医用药科普指引,充分宣传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分级分类诊疗等措施对于应对疫情的关键作用,引导群众正确防护、科学就医、合理用药,筑牢群防群控基础;通过健康科普,树立广大人民群众“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形成全民健身、增强体质的良好氛围。

答记者问

问:如何防止轻症病例向重症转变,什么情况下需要到医院救治?新冠病毒感染者应当如何做好居家治疗,用药方面和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

答: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相较于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的致病力和毒力都已大幅降低,但对于老年人、婴幼儿、有基础性疾病和未接种疫苗等特殊人群来说,仍有可能出现一定比例的重症。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时,除要做好勤通风、少聚集、避免接触其他人等常规防护外,还要加强对自身及家里重点人员的关注,通过自我监测及时识别病情变化和是否存在重症或危重症风险。如在家中备一个指夹式血氧仪,通过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来识别重症,正常人的指数在95%-100%,当血氧饱和度≤93%时,就表示有重症风险。这一方法对有慢性心肺疾病的患者尤为重要。如果家中没有血氧仪,建议通过观察嘴唇、指甲的颜色,初步判断是否缺氧。通常,饱含氧气的血液是鲜红色的,而氧含量较低的血液颜色偏暗。如果嘴唇、指甲颜色发紫,则可能存在低血氧的风险。

对于居家期间有发烧、咳嗽等症状的,要做好对症治疗,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常见药物来退烧,以及一些常见的镇咳、祛痰药物,但一定要注意服药禁忌,以免用药风险。同时,症状缓解或消失后,最好坚持减半服用药物2-3天,进一步巩固疗效。居家过程中,一旦出现精神不振甚至神志不清、呼吸困难或急促、经药物治疗后仍持续高烧(高于38.5℃)3日以上不退、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难以控制等情况,就要及时就诊。同时,家庭中有特殊群体更要多加留意,如儿童出现嗜睡、厌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孕妇出现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12月8日印发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中,发布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参考表》,其中就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现的发热、咽干咽痛、咳嗽咳痰、鼻塞流涕等症状提出了用药参考,可以根据该表选择适宜的药物进行治疗。我们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不能重复吃多种退烧药,退烧药和复方感冒药不要叠加使用;用药须按药品说明书服用或咨询医生,一旦过量对身体有损害。此外,疫情发生以来,在各级医疗救治实践中,我国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对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发挥了重要作用。1月6日,市防控指挥办医疗救治组中医药防治专班组织中医专家,结合云浮的气候、季节和人群特点,制定了《云浮市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康复指引》,分类制定了中医药物、非药物预防方案和中医药治疗及康复方案,都可以对症治疗,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作用。

问:我们注意到市民群众对布洛芬等退烧药以及抗原检测等药械的需求有所增加,当前,我市防疫物资的市场供应是否充足?接下来,将采取有哪些措施持续保障防疫物资的供应稳定?

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市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推动企业扩大生产、科学做好药品统筹调配等方式,多措并举解决群众“用药难”问题。当前,市级政府储备供应稳定:截至1月10日,布洛芬片2.93万瓶(其中,0.89万瓶/100片,2.04万瓶/30片),对乙酰氨基酚片1.21万瓶/100片,连花清瘟胶囊5.83万盒/24粒;抗原检测试剂36.22万人份(其中:市级可立即动用30.15万人份,医疗机构2.52万人份,其他各县(市、区)3.55万人份)。

接下来,市防控物资保障组、市工信局将深入贯彻省、市疫情防控指挥办的工作部署,多措并举加快推进重点抗疫物资市场供给,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层层压实防控责任,多方挖掘资源,拓展采购渠道,切实保障广大市民群众尤其是重点人群的用药需求。

一是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新冠检测和治疗药物。我市已向省防控物资保障组申请两批抗原和退烧药品,已申请两批共50万人份抗原检测试剂,省已调拨。目前正在申请第二批物资中的药品有:连花清瘟20万盒、抗病毒口服液20万盒、布洛芬20万盒、对乙酰氨基酚20万盒,其中,省已调拨连花清瘟10万盒、布洛芬3.59万盒,对乙酰氨基酚2.54万盒,其他药品正在加快向省申请调拨以及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储备。

二是科学精准做好药品调拨和投放工作。根据疫情防控物资保障需要,优先保障各大医疗机构、农村地区、医疗机构、居家患者、养老院等重点单位和人群用药需求,确保急危重症患者用药不断档。目前,我市第二批抗原检测试剂发往各县(市、区)防控物资保障组8万人份,由各县(市、区)委托大参林等药店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进行销售,累计销售超过8万人份,保证市场供应稳定。重点药品由卫健部门统筹调配全市各医疗机构:累计发放布洛芬片10950盒/100片,布洛芬混悬液3000盒/100片,连花清瘟胶囊37650盒/24粒,对乙酰氨基酚片25000盒/100片,主要调配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以及各县(市、区)相关医疗机构。

问:临近春节,返乡人员增多,农村疫情防控压力较大。请问我市采取了哪些防疫措施应对?如何加强防护,降低疫情进一步传播风险?

答:春节临近,为了科学有效做好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市根据国家、省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加强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的工作方案,指导各地各部门加强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提升农村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坚决压实“五级书记”抓疫情防控责任、尤其要发挥好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村“两委”、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农村党员等力量建立村级防控队伍,通过网格化、信息化等手段,实行分组、分片(网格)联系,增强应对疫情能力和水平。

加强农村地区宣教引导。深入宣传引导群众牢固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保持社交距离,加强健康监测,阳性感染者做好自我隔离、及时就医,不参加社交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心态;倡导邻里互助,倡导避免带病出行、返乡,返乡初期减少与家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合并基础疾病者的接触。倡导65岁及以上老人、严重基础病患者等尽量避免出行;避免前往高流行地区,少去密闭场所;高流行地区群众减少出行。

做好农村重点人群服务工作。各地全面摸清村组内合并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孕产妇、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重点人员健康情况,建立乡村重点人群健康状况信息库,加强分类分级健康服务管理。

适当减少聚集性活动。指导镇(街)控制庙会、展览展销、文艺演出等活动,农村集市规模和频次,活动期间引导群众佩戴口罩,控制人流量,落实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深入宣传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减少亲朋聚餐聚会人数,缩短聚餐时间。

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推进农村地区爱国卫生运动,结合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组织群众及时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污水、勤打扫,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问:对于市民群众需求量较大的布洛芬等退烧药、抗原试剂盒等药械,我市是如何稳价保供的?接下来,在有效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又有哪些举措?

答:前期,市面上布洛芬等退烧药、抗原试剂盒等防疫药品、医疗器械比较紧缺,市市场监管局积极组织发动各大药械零售、批发企业加大备货力度,增加市场投放量,同时加大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和价格监管力度,力保市民合理用药、用械需求,维护涉疫情药品、医疗器械经营市场秩序平稳。

组织我市药械生产企业保供给。12月23日,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召开推进全市药械生产企业加大生产力度保供给工作座谈会,组织全市7家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加强生产,有力供应本地市场,全力保障我市疫情用药用械供给。

组织批发企业保供给。12月23日至28日,在市场供药最紧张的情况下,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协调对接外市有关生产药企,协调指导市内药企购进对乙酰氨基酚片共82万片(按照每人每天4片量计算,可供使用2.05万人份),布洛芬混悬液和托恩0.31万瓶,抗原检测试剂盒0.5万人份,均销售到我市医疗机构和线下药店,大大缓解了全市医疗机构发热药品紧缺的情况。

组织零售企业保供给。1月1日~8日,全市药品经营企业新增库存情况: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新增1.05万盒,抗病毒口服液新增6.15万盒,布洛芬新增1.25万盒,对乙酰氨基酚新增0.61万盒,新冠肺炎抗原检测试剂盒新增16.79万盒,其它感冒药新增5.65万盒,蒙脱石散39.08万盒,N95口罩新增16.82万个,体温计新增0.87万支。目前,市场新增抗病毒口服液、其它感冒药、新冠肺炎抗原检测试剂盒、N95口罩较多,针对腹泻类药品蒙脱石散也有不少存量,可以满足社会面基本需求,药品供应流通正常,大部分产品都可以恢复正常供应。

及时制定退热药品拆零销售工作指引。12月23日,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全市零售药店疫情防控期间退热药品拆零销售工作指引》,指导全市零售药店开展紧缺退热药品拆零销售,引导群众理性购药。

组织免费派送。全市各连锁零售企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倡议,履行社会责任,率先组织免费向市民群众定时定量定人免费赠药。据统计,从12月20日开始,全市共免费派送175万片(包)退热药物。

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密切关注价格舆情,认真受理群众价格咨询、价格投诉和举报事项,及时妥善处理涉疫物资价格突发事件,化解价格矛盾。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9日,我们共收到涉及防疫物资价格方面的投诉举报共57件,已办结27件,其他正在加快办理中。

加强监督检查。全市检查防控物资和生活物资市场主体共1153户次,检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抗原检测试剂经营、使用单位共65家次,责令整改13家次,已完成整改11家次。目前,防疫药品连花清瘟胶囊、布洛芬、抗原检测试剂等仍然紧缺,医用酒精84消毒液等销售量较大,医用外科口罩等防疫物资货源供应正常,市场价格秩序稳定,暂未发现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

接下来,市市场监管部门将组织开展全市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针对当前出现的部分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价格异常波动,加强问题研判与线索核查,加快立案查处,对特殊时期哄抬价格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坚决遏制涨价炒作势头。同时,严惩重处产品不符合强制性标准、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严查商标侵权、假冒专利等违法行为。一是从严从快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二是依法查处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等其他价格违法行为。三是加大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产品质量和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问:有人说“乙类乙管”就可以放松了,进入到公共场所也可以不戴口罩,那么在“乙类乙管”之后,是否还需要强调个人防护?同时,也有市民提出“阳康”之后,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答:当前全球大流行尚未结束,疫情走向仍有不确定性。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新冠疫情仍保持着高于普通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绝不是放任不管,绝不意味着所有防控措施的退出,更加强调落实“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公众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但其仍然是传染病,人们仍然应该做好个人防护,不可抱有“早阳早好”的错误心态。整体而言我市已于上月底渡过感染高峰,近期疫情已处于高位发展期的末段并呈下滑趋势,发热门诊每日就诊量也已明显回落,但65岁以上伴基础性疾病脆弱人群住院需求和重症救治仍处在高位平台期,特别是我市广大农村地区的高位平台将持续较长时间。由于不少学校、工厂、商铺等提前放假,加上“乙类乙管”后外出务工人员和境外同胞返乡意愿增强等因素,预计今年春节返乡潮比往年时间更早、规模更大,进而可能导致农村地区疫情发展将呈现较长时间波动,同时叠加流感等其他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期,增加了新冠病毒感染、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大家更要加强个人防护,认真履行好个人健康责任。

市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健康饮食,保持良好心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二是讲究卫生,注意个人防护,要勤洗手、遵守咳嗽礼仪,居室保持清洁、常通风。特别是在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规范佩戴口罩。

三是积极接种疫苗,提高自己的抵抗力。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具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降低重症发生风险。

四是做好健康监测和居家治疗。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可以做抗原或核酸检测,如果是阳性且症状又不重,就可以居家治疗。如果有症状加重的情况,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五是在疫情流行期间,还是要减少外出、减少聚集活动。不建议老年人、孕妇、儿童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进行长途旅行。

“阳康”之后如何做好个人防护的问题,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个提示:

一是“阳康”之后,个人防护仍不可松懈,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市民朋友首次感染奥密克戎病毒之后,短期内抗体水平比较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一般认为3-6个月不会二次感染。但是如果病毒突变了,病毒免疫逃逸能力变强,二次感染的风险可能变大。加上冬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阳康”不代表不会再次感染或者遭受其他呼吸道疾病侵袭。因此,市民朋友“阳康”后不要减低防护标准,建议继续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多开窗通风等良好习惯,同时注意咳嗽喷嚏礼仪。

二是康复后不要急着恢复运动,有些朋友经过感染之后会身体虚弱,很想通过身体锻炼恢复体力和精神,这一块我们认为要经过一到两周的恢复期来开展这个运动,尤其是不要开展激烈的高强度的身体锻炼,这样对身体会产生负面影响。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地恢复到以前的活动量、工作量,一旦累了就要赶紧休息。

三是饮食方面,经过感染之后,“阳康”后的市民朋友要注重平时的饮食健康,首先是不建议进行病后的大补特补,另外也不建议吃一些辛辣、腌制等重口味的食物来开胃,还是建议要清淡饮食,另外注重优质蛋白的谷物、优质蛋白食物和水果蔬菜的摄入,帮助身体尽快恢复。

云浮融媒记者:莫颖琳 徐登科 罗强 赖秀梅

编辑:秦小青

校对:冯带喜

值班主编:赵军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