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虎皮鱼知识网

你落坑了吗?武夷岩茶三大坑:古井老丛、百年老丛和十年老岩茶的诱惑

发表时间: 2023-09-07 18:22

你落坑了吗?武夷岩茶三大坑:古井老丛、百年老丛和十年老岩茶的诱惑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发现一个规律,越是不懂茶的人,喝茶时越大胆。

之前还收到这样的留言分享。

“老岩茶没有保质期,放一百年以上都能喝,之前在南平就有幸喝过茶农祖上用木箱存下来的,清朝末年的老茶碎,都是过去老工艺做得足火,够耐放,喝下两杯后,感觉出差着凉的轻感冒症状立马好了……”

字里行间,将喝茶功效传得神乎其神。

但麻花对这件事,深深存疑。

这么离奇的清朝古董茶,真实性很低。

且不说,现‭在很多武夷山当地茶农,祖上未必做茶。

光是用木箱存茶,能存上百年之久,也够传奇了。

没有抽湿机去潮,没有严格密封,老式木箱还容易透气。

先不说存茶上百年,光是存个三年五载也够呛!

喝岩茶,品质为重。

真正懂岩茶的人,看重的是茶味本身,汤感醇不醇,‪茶味是否饱满,“水路”表现是否出色,才是第一位的。

至于那些离奇噱头,除了能在茶桌上换来谈资外,没有太大实质意义。

较真起来,没有可信度。

《2》

敢于喝下号称是足足上百年,晚清时期存下的老岩茶碎。

这样的行为,在麻花眼里属于“茶大胆”。

无知无畏,毫无畏惧。

哪怕里面的茶叶早已变质,也敢直接喝下去。

与此性质相同的,还有这样的对话。

一段麻花在评论区⁦里,意外看到的小片段。

A茶客:“我喝岩茶很多年了,一般茶都看不上,喝惯‌了好的就喝不下差的。”

B⁠路人:“那你一般喝什么茶?”

A茶客:“平时只喝古井、百年老丛,还؜有10年以上的老岩茶。”

B路人:“厉害了大佬。”

额,不知大家作何感想?

岩茶圈子里,能找到很多与A茶客相似的例子。 

但论本质,这何尝不是新式“茶大胆”?

因为对照上述三种点名的茶叶去淘茶,踩坑的概率极高。

麻花敢打赌,网上那些号称自己只喝“百年老丛”的人,估计没有喝过一次真的。

毕竟,放眼整个武夷山,树龄超过百年的老丛水仙,堪称翎毛凤角。

有机会能遇到一次,已经很庆幸。

要想天天都将“百年老丛”当成口粮茶泡来喝,根本没这个机会。

哪怕不缺钱,也没有这么高的产量供应。

《3》

古井、百年老丛、10年以上的老岩茶……

这三类岩茶里,唯一能做到有点量的,是最后一个。

不过,这里想提个醒,岩茶不是越老越好。

存满10年以上的老岩茶,未必是好茶,很容易出“状况”。

因为,按这样的选茶标准,很容易遇到库存积压茶。

正常情况下,好岩茶是不愁卖的。

新茶刚做出来,等到年底那会儿,过半就已经清货。

再等到来年夏秋季,等到第二年的新茶出来后,也会陆续消耗库存。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优质的岩茶不愁销路,早早卖断货很常见。

茶农们不可能放任不管,一直库存积压在仓库。

尤其是,一放就是足足10年。

因为十年时光,中间会发生的变数太大。

万一这批茶,彻底返青变味,受潮后,变质发酸。

万一存着存着,焙火香气消失,茶香消失。

万一放了7年8年后,山场特征不清晰?

与其放过难得的变现机会,转头冒着风险去存茶。

还不如早早转手卖掉,赚来真金白银比较实在,有了充足现金流,来年更有底气多收点好山场的青叶来做茶,才是良性发展之举。

所以,再回过头来看,如果执意要10年以上的高龄岩茶。

那么,很容易碰到那些因为当初品质不过关,表现平平,销路不畅,因为卖不掉,才库存积压下来的问题茶。

无意当中,只会白白交出学费。

话说回来,难道就没有一种可能,有人在做出新茶后,特意将山场正,做青到位,焙火焙透的优质新茶,一路用心仓储下来,提供标准化库存管理,久存到现在才“开仓”分享?

不可否认,有这样的可能性,但概率极其渺茫。

如果愿意相信,随便在直播间花一个优惠价就能买到精品级老岩茶,这样的买茶思路无疑是赌博,并且赌输的概率超过99.9%。

《4》

很多茶友在买岩茶时,会遇见这样的情况。

买水仙时,老丛水仙仿佛比比皆是。

只要是卖岩茶的,必定会‫准备老丛水仙这个货品。

类似吃福州菜馆,店家提供的菜单里少不了荔枝肉那样,属于各家标配。

并且,在清一色老丛水仙里,又有三、四成以上,印着“百年老丛”字眼。

一时间,营造出这样的错觉。

仿佛老丛水仙在整个武夷山,家家都有,满大街都是。

所以,喝岩茶水仙,不喝老丛都过不去。

出门喝岩茶,说自己只喝 “百年老丛”听上去更加有面子。

但可惜,这些基本上假的。

树龄满60年以上的老丛水仙,在高端岩茶里,如果愿意花高价买茶,还能遇到树龄真实的。

至于树龄超过百年的老丛,买到真货的概率很低。

这得从岩茶水仙的来历说起。

水仙不是武夷山本地名丛,而是外来良种。

水仙茶树的原产地,是建阳水吉大湖,等到清朝中后期,陆续传入武夷山种植。

翻开历史课本,回顾下近代史。

建国之前的历史有多动荡?不必多说。

在饭都吃不起的年代,茶农们哪有这么高的种茶积极性?

何况,茶树在种下之后,未必能顺利存活百年᠎。

期间遇上天灾,或洪涝、或干旱、或高温、或寒潮等,都有可能折损。

所以,留到现在,整个武夷山不是说完全没有百年老丛水仙茶树。

但这个留存的数量,极少。

最终制出来的成品,数量远远低于牛栏坑肉桂。

要想随随便便就遇上真货,天天当成口粮那样泡出来喝,哪有这么简单。

《5》

​最后,简单聊一下古井。

平时上网时,经常能看到“喝老丛只喝古井”的论调。

这时候,如果你继续反问以下几个问题。

“古井这个山场在哪?”

“古井的面积有多大?”

“古井一年能出多少茶?”

“单泡低于500能不能买到真古井?”

如果对方接连卡顿,完全回答不上来。

那么,不必多说。

连基础市场行情都不了解,就敢直言自己只喝古井老丛水仙的人。

他们喝到的,基本只是印着“古井老丛”字眼的假货。

事实上,古井这个山场,位于慧苑坑。

是慧苑旗下的小山场,面积不大,仅有两、三户有古井山场资源。

按现在的行情,古井老丛的市场价,能够与“牛肉”对齐。

如果你买到的“古井”,每斤不到五位数 ,那不会是真的。

普通茶客喝岩茶,不建议盲目跟风。

千万别抱着炫耀心态,去入手那些自己根本不了解,但名气听着格外响亮的岩茶。

因为这样做,最容易踩坑被骗。

还是那句话,买茶喝茶不能看噱头,看准品质才是关键。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